《咖啡.愛情 Café Society 

/ 對白好聰明,簡直就是一部影像佳句語錄啊!

 

座位:罌粟小姐

電影年份:2016

不負責評分:★★★★  4顆星(滿分5顆星)

 

“Life is a comedy, which written by a sadistic writer. ”

 

“Life has it’s own arrangement. ”

 

“Socrates said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

 

“Some feelings just don't ever die. ”

 

“Let's turn back the clock and take a walk. ”

 

(深刻的句子太多啦!!)

 

關於中譯片名啊,
提到爛了但這真的是我的死穴,
這次不是不耐於台灣片商耍弱智,
在語言轉換上要精準接住原文的語韻的確是容易卡住的,
(題外話,近幾年我覺得中譯片名翻得最好的一部是《忐忑 (As Above, So Below) 》
只是「咖啡.愛情」,
這樣試圖直截拉出題材並扣合原片名(Cafe的部分)直譯詞意的保守選擇,
實在距離“Café Society”(老年代的上流社會)的原意遙遠了些,
尤其又是碰到語言擺放精準而具趣味的 Woody Allen 的劇本,
片名就相形遜色了。

 

(台灣版poster選用的一幕和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幕,都是快語之間寧靜下來談戀愛的時刻)

 

Café Society 是資深雅痞 Woody Allen 的編導的第47部電影作品,
這位八旬老頑童的產量實在高得驚人,
這部 Cafe Society 取材 Woody Allen 本人年輕時的經歷,
以影像自述其愛情觀(和生命觀),
男主角Bobby的角色特質、樣貌、和那張快嘴,
也很貼近Woody Allen 本人,
使這部作品頗有自傳意味,
據說是他送給自己的大壽之禮暨告別作,
可能就是因此,這次是 Woody Allen 作品中斥資最高的一部。

 

(Woody爺爺實在長青啊)

 

他的50部作品(包括他並未親自執導的另外三部)中我看過的其實不多,
所以可能沒辦法在這篇筆記中無法和提及太多其他作品相比較,
但相較於近幾年有著相似結構、節奏、愛情題材的《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和《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身為Emma Stone腦粉的我喜愛 Café Society 的程度遠超過前二者,

其實我覺得 Café Society 整部片的風格有可以說是綜合了《魔幻月光》的詩意和《愛情失控點》在情節上的機智,
使它既彈跳又溫柔,
若以愛情片出發相提這三部電影的結尾,
《愛情失控點》在尾聲的揭露和神轉折,
那個「刻意的不經意」的設定,
大力地凝聚出了另一個格局,
(無關認同與否的)我會說那是比較接近對於命運、宇宙的思考;
而《魔幻月光》太美好、太魔幻了,
雖然我很喜歡最後一幕的最後一拍,
它清脆的像個音符,
對我而言它又太清脆,
徒留當下醉個一陣然後就碎了;
Café Society 深得我心有甚大的比重是基於結尾,
主角們(甚至是眾人)在新年倒數中荷著各自私守的無奈,
迎接新的一年、迎接不知存在與否的希望,
愛情和生活的本體被這樣詮釋,
神傷但不過分黯然,
讓通篇設定略略狗血的多角戀情節被賦予詩意但很真實的情感。

 

 

除結尾之外,
整部片的基調實在是非常得宜人啊,
無論是想輕鬆看電影的觀眾,
或者熱衷於在影像面前大思考特思考的觀眾,
都會被對白裡頭塞滿的伍式幽默逗得會心笑了又笑,
若你有在電影中採集得心字句的習慣,
邊觀影真的是會手忙腳亂,
承襲伍式一貫的語言風格,
角色們整部片就是一直講話一直講話,
但 Woody Allen 戲謔的語彙太深刻了,
就算闡述的是尋常的人生觀,
我也在影院裡振筆到旁邊的觀眾可能覺得我很惱人(抱歉啦。

 

(角色們真的是講不停吶)

 

但相較於句句令人莞爾的對白和每一場被完美處理的尷尬,
畫面就不那麼驚豔我了,
可能我並不擅長欣賞短鏡頭堆疊出的那種緊湊感,
搭上快速到耳朵和腦會有點不同步的對白,
我自己會覺得這使角色顯得有點太聰明或是神經質,
雖然與角色的性格狀態多數是吻合的(尤其是以Woody Allen本人為原型的男主角),
但這個設計有點令人疲勞。

 

不過我很喜歡設定在1930年代(Woody Allen生辰的時代,又是一抹自傳意味!),
片中使用的鵝黃色調和所有復古的過場效果(圓形遮罩啊、拉頁式的畫面啊),
和出現的所有紙醉金迷的場合搭配出了很舒服的平衡,
暖色也更彰顯了情感和「人」,
使愛情的溫煦和悲涼交錯流淌地很自若,
有別於年代相當的《大亨小傳》呈現出的繁華和略微厚重的情感。

 

(浮華的30年代在本片被處理得很溫柔)

 

另外,有影評人提到這是Woody Allen版本的《雙面薇若妮卡》,
除了兩名女主角都名為薇若妮卡這個設定,
幽默也很現實地詮釋出了愛情中的投射和寄情,
以及在現實中觀看愛情時的迷茫眼神。

 

Kristen Stewart這次卸下臭臉和Blake Lively一起笑得好甜美啊~~~

 

關於片中愛情我不談,
談論愛情太主觀了,
至少這篇筆記的重點我不會放在這裡啦。
但我能說在全片結束後我的感受是綿密但輕盈的,
雖然整部電影中我迸出心有戚戚焉的每一次,
那些自己經歷過的類似的處境,
也會以一種很戲謔的樣子走馬一遍,
但我個人擁有的某些善感,
似乎有循著那些綿密的語彙輕盈了不少。
我很享受那個餘韻。

但感受還是取決於己呀,
進個影院透過觀看Woody Allen的愛情觀感受一下自己的愛情觀吧。

 

arrow
arrow

    L排2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