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 Hunger》
/Michael Fassbender原來也是橡皮人!

座位:L排2號

電影年份:2008

不負責評分:★★★★☆ 4.5顆星(滿分5顆星)

“I have my belief, and in all its simplicity that is the most powerful thing. ”

歷史背景圍繞著北愛爾蘭共和軍的抗爭行動,
1960年代到1990年代末,
爭取統一的政治犯並未得到政治犯的正名,
在柴契爾夫人的政策下,
他們全被關在梅茲監獄中,
甚至受到虐待。
他們發動拒穿囚服僅以毛毯裹身的「毛毯示威」,
和拒絕洗澡、將糞便塗在牆上、小便倒出牢房的「穢物示威」,
但強硬的英國政府並未理會。
運動領袖巴比桑茲(Bobby Sands)決定從自己開始,
以接力式的絕食抗議爭取關注。
在他絕食66天後,
器官衰竭死亡。

這部電影以手法和情節可以分為三個章節。
96分鐘的電影中,
三章近乎工整的30分鐘、30分鐘、30分鐘。
第一章說的是當時的背景和獄中生活,
主要是以兩個配角拼接而成,
一個是飽食、無奈、對政治犯施暴的獄官,
一個是新來的政治犯。
第一章後段主角才亮相,
而第二章就是他找來神父說他即將絕食,
整段25分鐘的對話、詰辯中完整地說明了他的信念,
和幾乎沒有對白的一三章成了極大的對比,
也是全片的核心焦點。
第三章完全集中在巴比絕食的過程,
慢慢地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這段拍得非常寂靜,
完全拜Michael Fassbender的神演技和Sean Bobbitt的真誠而樸實的攝影所賜,
非常非常非常有張力。

這部電影是史蒂夫麥昆(Steven McQueen)的處女作,
在《自由之心》之後大家都認識他了,
而他也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人導演(而這只是他的第三部電影長片我的天啊!)。
不過其實我愛《飢餓》勝過《自由之心》,
這部是以獨立電影之姿,
做得非常大膽、深刻、才華洋溢。
他第二部《性愛成癮的男人》仍保持著這樣的藝術氛圍,
到《自由之心》就顯得太大眾了些,
我還是喜歡以冷靜、反拍來做震撼人心題材的Steven McQueen。

這部電影中做得最棒的就是對比手法,
光從片頭字幕到秀出片名hunger這幾秒鐘的時間,
聲音的對比的張力就讓我驚訝了。
片中他的畫面的對比,
台詞分布的對比,
特寫鏡頭和遠遠的長鏡頭的對比,
再再形塑了這部電影的張力。
我還是得要再提一下第二章那段對白,
其中17分鐘鏡頭完全沒動,
就擺在側面兩個人近乎是剪影的清晰度,
看不見清表情,
只有姿態、語氣和抽菸及吐菸的霧氣,
導演真他媽大膽,
整部電影百分之90的台詞都在這結果他敢這樣拍!
神!
這也顯示他對這段台詞的自信,
當然,效果非常好!

看來他很喜歡固定班底,
除了三度合作的Michael Fassbender之外,
攝影師Sean Bobbitt也是。
在這一部中我特愛他的特寫鏡頭和長鏡頭。
從片頭獄官吃東西掉下的屑屑、他手上的傷,
到拿起菸的手、顫動的眼皮,
都放大了許多細節。
長鏡頭除了前面提到17分鐘的對話之外,
還有一個就拍一個人推著刮板打掃他們倒出來的尿,
從走廊的一端一直清理過來,
那刮板的的節奏在鋼鐵的牢獄中迴盪,
我們看到的是冰冷的政府,
和兩方無奈的人們。

最後說說Michael Fassbender吧!
他演繹運動領袖巴比(演Jobs也是XD),
雖然外型不像但整個神情與毅力都力透紙(銀幕XD)背,
彷彿可以從他的眼神中,
看見一個時代堅強的人們。
尤其第三章絕食的時候,
真的是瘦到一個扯,
對於家人的柔軟與愧疚也做得層次分明、動人至深。
真恨不得所有人都來看看這樣的法鯊。

當他認定人權與訴求是唯一的食糧,
在人性荒蕪的梅茲監獄中,
巴比桑茲注定要飢餓而死。
這部電影不像其他同類電影在感官上、配樂上力求澎湃,
幾乎不加以贅述的呈現反而更深刻。
巴比雖然喪失性命,
但這絕食接力最後受到正視,
雖然絕食這麼有用,
但沒有強大信念請勿模仿。
以下疾病者請勿進行斷食或極低熱量飲食:
1.心臟病:易心律不整、猝死。
2.膽囊疾病:易發生結石、發炎。
3.腎臟病:無法維持電解質平衡,易心律不整、猝死。脫水、多水,都危險。
4.癌症:易惡化病情、猝死。
5.感染疾病:易降低免疫力。
6.有酒癮者:肝臟功能不佳、營養不良,易發生危險。
7.糖尿病:因糖分代謝異常和潛伏的心臟病、猝死。

arrow
arrow

    L排2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